代表建议:将昆明加快打造成南亚东南亚黄金旅游圈重要节点
信息来源:昆明市人大常委会 发布时间:2023-02-06 09:23

据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显示,2023年春节期间,云南旅游人次预计居全国第一。仅1月22日,大理州共接待游客54.97万人次,大理市床位出租率达91.35%;丽江古城接待的人数达15万人次,比去年同期同比增长300%;西双版纳的机票疯涨10倍!相较于大理、丽江、西双版纳等地的火爆,省会昆明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属性并不突出。

西山区代表团的李艾奚代表建议:将昆明加快打造成南亚东南亚黄金旅游圈重要节点

从古至今,云南以其自身区位优势,凭借古代南方丝绸之路、滇越铁路、滇缅公路、驼峰航线、澜湄航运和现代国际大通道(注:指集公路、铁路、空路、水路、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和信息网络于一体的现代综合运输传导体系),成为中国与南亚、东南亚文明交融、经贸往来、合作交流不可或缺的窗口和通道,毗邻南亚东南亚和亚洲5小时航空圈枢纽中心的区位与地位优势,让省会昆明成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交往的重要节点城市。

高海拔、低纬度、三面环山、南濒滇池的地理位置,成就了昆明冬无严寒、夏无酷暑、阳光明媚、雨量充沛、百花盛开的优越自然禀赋,具备了打造成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坚实基础。

建议昆明主动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、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,挟中老铁路、中越铁路、中缅铁路、昆曼公路、亚洲5小时航空圈枢纽中心等综合交通运输优势,以及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的次第落实,充分利用国际国内“两个市场”、“两种资源”,坚持“引进来”与“走出去”并举,加速推进昆明旅游产业国际化进程,把昆明打造成南亚东南亚黄金旅游圈的重要节点,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。

具体举措建议如下:

一是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旅游在跨区域、跨国界、跨洲际政治认同、睦邻友好、政策融合、设施互通、经济合作、人员往来、文化交融、城市形象提升等方面具有其特殊的作用与功能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“旅游是传播文明、交流文化、增进友谊的桥梁”、“旅游是增进人民亲近感的最好方式”。

二是在国家重大战略蓝图中,在面向南亚、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区建设中,昆明市要积极拓展开放格局,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合作,将世界旅游目的地作为重要的开放载体平台来打造,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,让旅游成为昆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,使昆明市的国际知名度、美誉度、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。

三是加快组建南亚东南亚黄金旅游圈重要节点联盟城市,以联盟的形式促进务实高效地开展后续工作,彰显旅游联盟的社会效应、平台效应、整合效应和赋能效应,同时最大化发挥省会城市的带动作用和云南的旅游辐射作用。

四是在旅游精品线路、精品景区(景点)、精品酒店打造上,政府与企业(主要是民企)要开展合作方式创新。政府发挥服务与指导作用,以及整合国内外相关资源的优势;旅游企业依靠贴近市场,发挥洞察力强、经验丰富,能迅速地将合作成果市场化的作用。与此同时,政府与旅游企业还应依靠所有可能的资源(如互联网技术、专家人才智力、全球KOL(KeyOpinionLeader)流量、全媒体力量、产业协同力量等核心资源),共同合作创新旅游营销方式。

五是要围绕建成中国春城、历史文化名城、世界花都、国际大健康名城、世界生物多样性展示地、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等目标,打造具有中国气派、云南特色、世界标准的旅游环境和景区、景点,提高核心竞争力,并形成对有实力投资者的吸引,满足旅游者对高质量旅游生活的向往。

六是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、城市发展不断升级创新,南亚东南亚黄金旅游圈重要节点初现端倪,要树立旅游城市建设力求引领世界、创造中国旅游响当当品牌、世界级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。为此,要结合昆明市濒临滇池、水系较为发达的特点,通过理念、技术创新,充分挖掘水资源对提升城市生活环境质量和景观效果的潜力,以活跃、美观、清洁为目标,有机整合公园、河流、休闲设施,将水绿花空间密切结合,以自然方式洁净水体并完善生态功能,形成高品质的滨水活动空间和社区交往场所,提倡亲水、亲绿、亲花的健康生活方式。如此,昆明市不但有美的景点、景区,还有水绿花成网与步行活动休闲空间契合,令人向往的城市生活空间,从而实现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可持续、高质量发展,最终成为产业投资的乐土、人才流入的洼地、万商云集的福地。

七是全方位加快推进昆明智慧城市建设,让科技、数字为昆明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赋能。一个城市的旅游业态与城市治理、应急管理、公共交通、生态环保、城市服务等息息相关,而这些方面也都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,因此,高质量智慧城市建设刻不容缓,这不仅体现昆明市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综合应用能力,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游客消费升级、新产品开发和新产业布局、旅游公共服务与治理能力提升,并为所有来昆明旅游的客人提供一个放心、安全的旅游环境。

八是科学引导昆明旅游酒店等设施建设布局,用好现有存量,适度提高增量,减少资本沉淀,提高旅游服务设施的利用率。当下,应通过实施纾困解难等相关政策,把有实力的民企旅游酒店从三年疫情防控下行将元气恢复过来,后期在政策环境、产业环境、市场环境的提供上让民企旅游酒店形成自我造血能力,让民企成为将打造为南亚东南亚黄金旅游圈重要节点的生力军。